近日,“中国丝网版画40年”展览在宁波华茂美术馆举行开幕式,并开展学术研讨会“四十年再出发:重思丝网版画的叙事与定位”。
展览从全国各专业艺术院校及版画博物馆中收集和甄选了200余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的代表性作品。以时间为轴,从世界性的文化脉络与社会发展的交织中,展示了丝网版画的独特发展轨迹,并展现了艺术家对丝网版画题材的选择和技术实验及风格的探索路径。
此外,展览融入了中国丝网版画发展亲历者、见证者的口述访谈视频、丝网印刷发展历史的动画演示,以及重要历史文献等多维度的展示,全面呈现了中国丝网版画40年来的发展历程。
中国丝网版画40年全景呈现
本次展览得以清晰勾勒出中国丝网版画从1979年的微光初现,到八九十年代汇聚成潮,再到21世纪以来繁荣生长的完整图景。
同日下午举办的展览学术研讨会上,天津美术学院原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原主任,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版画专业委员会顾问姜陆;西安美术学院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朱尽晖;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版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孔亮等几十位艺术家共同参与研讨,围绕着“价值重估与历史定位”“内驱动力与观念生成——社会变迁与艺术创作的互动机制”两大核心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华茂馆藏版画的时空回响
丝网版画在中国的发展路径一方面与时代脉络深度相连,又与美育密不可分,它的发展一开始就是以全国各地专业艺术院校为实验场的,这与华茂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教育实践,以及“收藏为了教育,建馆旨在育人”的理念是深度共鸣的。
《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展览会广告及签名》,1948,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藏。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珍藏的一张《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展览会广告及签名》,正是“第二届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流动展览——宁波站的展览海报。
广军《采莲图》,76×53cm ,1985年。
作为当时以杭州为中心的江浙新兴木刻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就承接了包括该展在内的多项全国性巡展,并涌现出陈珂田、俞沙丁等一批优秀版画艺术家。
姜陆《镜中回眸》,74×74cm,丝网版画,2019年。
他们不仅积极探索个人版画语言方面的风格创新,也踊跃投身于版画人才的教育与培养,为我国版画队伍的发展壮大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孔亮《得物1号》,120×80cm,2024年。
延续这一传统,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亦收藏有广军、张桂林、陈聿强等艺术家的丝网版画作品——他们几乎是中国丝网版画的奠基一代。正因如此,本次“中国丝网版画40年”展览由宁波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承办,这不仅是对地方文脉的回应,更是一种具有坚实根基的历史延续。
在公共教育层面,博物馆围绕版画艺术开发了木版、丝网、明胶等多种媒介的系统课程,兼顾专业与趣味,吸引全龄段观众参与,使传统版画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生动体验,践行“社会美育大课堂”的使命。
展览现场,华茂的“小小导览员”在展览现场为观众进行了展览导览。“华茂·美堉小记者”也在开幕现场积极与研讨会嘉宾及参展艺术家展开交流,小记者们关注“中国丝网版画40年”对儿童美育发展的意义,也好奇如何从零开始创作丝网版画,更试图解码潜藏于作品形式之下的思想观念与时代精神。
本次展览特别设置了观众互动区,涵盖集章、丝网体验与留言三大板块,在此,观众将通过亲手体验,感受丝网版画的技艺之美、创造之趣与思想之广。
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中央美术学院、徐万茂美堉公益基金会主办,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华茂美术馆承办。展期将持续至11月30日,欢迎广大市民前往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