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一批纪实题材创作引人瞩目[/center] 10月11日上午,南京市文联举行2006年度作家签约仪式,朱成山、杨国庆、王传宏、朱秀君、格格、许金华、李伶伶、李敬宇、黄慧英等9位作家与市文联签订为期两年的创作协议,成为市文联11批签约作家。 一批纪实创作选题和新人加盟颇引人瞩目。首次参与签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这次申报的创作选题为纪实文学《搭桥——我与东史郎交往13年》,作品将记述作者与东史郎(南京大屠杀见证人)交往13年的经历,由于东史郎已故去,其生前经历的史料价值就愈显珍贵,可算是作者的独家素材。南京城墙专家杨国庆的创作选题是纪实文学《城殇》,作品通过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拆除南京城墙事件的纪录和剖析,反映城市发展与城墙保护的冲突,以及人们对城墙历史价值的认识过程,从而试图进一步唤醒民众和社会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传记作家李伶伶和黄慧英,分别以《尚小云》、《范鸿仙》两部人物传记签约。展现绘画大师刘海粟恢宏人生的24集电视连续剧剧本《世纪海粟》则是剧作家许金华创作选题。值得关注的还有在小说创作方面勤奋进取,并颇具潜力的王传宏、格格、李敬宇等三位青年作家的加盟,他们以两部长篇,若干篇中短篇的现实题材小说签约。下岗工人作家朱秀君继去年完成《春秋三相》系列后,本次以150万字的《历史人物故事丛书》6部签约,继续他擅长的历史题材写作。 [center] 2006年度市文联签约作家简介[/center] 1、朱成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发表各类散文、纪实文学几十篇,出版过历史研究专著。 签约作品:纪实文学《搭桥——我与东史郎交往13年》。记述作者与东史郎(南京大屠杀见证人)的交往经历,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2、杨国庆,1954年1月生。现供职于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研究部,系省、市作协会员,二级文学创作。出版《中外名人初恋生活》、《中华名家揽胜》、《民国名人鉴》、《南京明城墙》等文学历史专著多部,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散文、随笔百余万字。 签约作品:纪实文学《城殇》,20万字。 作品通过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拆除南京城墙事件的纪录和剖析,反映城市发展与城墙保护的冲突和人们对城墙历史价值的认识过程,从而进一步唤醒全社会增强对明城墙及历史文物的保护意识。 3、王传宏,女,1969年生,文学硕士学历,曾任江苏工人报记者,后出国留学,现为自由撰稿人。1998年开始写作,先后在《小说界》《小说家》《芙蓉》《青年文学》《天涯》等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60多万字,其中篇小说《谋杀》被改编成电影《春花开》(由刘冰鉴导演,刘晓庆主演)。出版长篇小说《诱惑》一部。 签约作品:长篇小说《我走了》 作品以女青年曹枫的生活经历为主线,展示都市生活的某些侧面。主要反映初入社会的知识女性的奋斗、失败和爱情。计划18万字,年内完成。 4、朱秀君,1949年生,六合下岗工人,自由撰稿人,去年完成签约作品《春秋三相》。 签约作品:《历史人物故事丛书》总计6部,约150万字。该系列丛书为北京某图书发行公司策划约稿,2007年底完成。 5、李凤群,笔名格格,女,1973年生,自由撰稿人。1993年开始写作,曾发表出版小说集《边缘女人》、长篇小说《非城市爱情》、《没有春天的网恋》(合著)、《活着的理由》(《大家》杂志)、《背道而驰》(《作家》杂志)等多部。 签约作品:长篇小说《我家门前有条河》。小说通过对家乡亲人的追忆讲述农民面的艰苦环境如何生存的故事,基本表达一种人的苦难经历。其主题主要是——这个时代农民如何理解生活、生命。作者有出版多部长篇的经历,具一定创作实力。 6、许金华,1948年生,江苏飞天电视艺术中心经理。创作电视剧《沧海一粟》《翩翩小白鸽》等多部,并获奖。曾参加市文联第一批签约。 签约作品:二十四集电视剧剧本《世纪海粟》,再现一代绘画大师刘海粟的恢宏人生,与中国电影家协会合作拍摄。 7、李伶伶,女,1965年生,南湖二小教师(病退)。曾创作《梅兰芳全传》、《葛健豪传》等多部传记。2005年签约作家。其签约作品《程砚秋传》已完成,交出版社待出版。 签约作品:《尚小云传》,35万字。 尚小云是我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其一生经历可谓现代京剧史缩影。解放初期尚曾在市文联任职。其生平资料分散,少有人整理介绍,迄今尚未有完整传记。现已获得传主家属的积极支持,中国青年出版社(《梅兰芳全传》的出版社)也表示将接受此稿,并照《梅兰芳全传》做成精品。此创作采访任务重,采集资料工作量大,望市文联给予大力支持。 8、李敬宇:1963年生,大学学历,现供职于浦口区人民法院庭长。9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已在《青春》《上海小说》《长城》《芒种》《安徽文学》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40余部,其中有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选刊》《文学天地》等刊物转载。 签约作品:14—15万字的中短篇小说。 作者作为基层法官,有着丰富的创作素材,其申报签约的一组中、短篇小说,以“北门镇”(原型是浦口区)为依托,反映当代各个时期人物的境遇和命运。 9、黄慧英,女,1956年生,大学文化,现供职于市博物馆协会。长期从事传记文学创作,1999年曾与市文联签约,完成出版传记文学《拉贝传》,该作品获得江苏省第二届紫金山文学奖。 签约作品:文学传记《范鸿仙传》20万字。 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风云变幻的社会为大背景,介绍传主从一个饱读诗书的儒生,如何投身到社会的洪流,艺术地再现了其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传记将尊重史实,力求言之有据、真实可信,同时注重可读性。作者已得到传主亲属的支持,并获得大量一手资料。范鸿仙为民国著名的三烈士之一和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先驱,目前尚无他的传记,为其立传,有一定的价值。 (据南京文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