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6文联动态/col/col1229577103/index.html文联要闻/col/col1229577122/index.html

文联要闻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文联动态>文联要闻

郭敬明等十“80后”作家入中国作协

信息来源: 市文联 发布时间: 2007-09-26
  历时近半年 “80后”入作协的事件终于尘埃落定,昨天从中国作协创联部传出消息,除张悦然、郭敬明、李傻傻、蒋峰等四位之外,还有六位 “80后”被吸纳成中国作协会员,其中年龄最小的是1989年出生的广东作协会员王虹虹,她还是一名学生。   作协: 青年作家是希望   张悦然加入中国作协的推荐人白烨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叹: “早应该公布了。”今年春节前后,他就推荐了李傻傻和蒋峰加入作协,历时半年才有结果,这对于报名的 “80后”和媒体,都是一场漫长的等待。   作协创联部孙主任介绍了十位 “80后”名单:除了张悦然等知名 “80后”之外,还有一些新秀,如王虹虹、蒋盟、阿娜尔古丽、赵靓、李姗。有意思的是还有一个名为韩寒的,笔名布拉格之夜,是西南民族大学的学生,此韩寒非彼韩寒。孙主任说: “中国作协一直在吸收青年作家加入,这之前也有七八位 ‘80后’,但今年吸纳的 ‘80后’知名度更高,人数也更多,以后将继续关注青年作家,他们代表了文学的新生力量,作协要进一步发挥吸引、联络和团结作家的职能。”   “80后” :终于找到组织   正在鲁迅文学院进修的张悦然表示,这件事自始至终受到这么大的关注,是她始料不及的,她想强调的一点是,无论是舆论还是加入作协本身这件事对她的写作都不会有影响。据悉, 《人民文学》第十一期的 “青年作家专号”将发表她最新的短篇小说,专号将为11月召开的青年作家创作大会提交一份 “80后”创作成绩单。   “80后”入作协名单中争议最大的当属郭敬明,有人认为他抄袭的 “前科”和作协的“体面”格格不入,但王蒙为其辩护的理由是作协会员并不能代表道德楷模。在被问及加入作协有什么感受时,郭敬明说, “加入作协是件好事情,至少代表一种认可,希望可以给更多喜爱文学的青少年做出表率。”据悉,郭敬明近日推出的文学新概念 “口袋书”POOK每本起印5万,不少年轻读者喜欢在地铁上读POOK。   李傻傻日前还在 《南方日报》当记者,当被问到这件事对他有什么影响时?他淡淡地说: “慢慢学着和一大群人相处吧。”(曹雪萍)    身份认证不再重要?    作家阎连科认为 “80后”加不加入作协不会影响到作家的写作,他说: “难道写得不好的人加入作协就能写好了吗?当然不可能了。”“80后”加入作协的意义何在?在阎连科看来,这是一面双刃剑,一方面作协会组织作家开展各式各样的采风活动,孤独写作的 “80后”可以和同行切磋交流,但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里,获取素材的渠道很多,而且也许作协的命题作文对于 “80后”是束缚。他强调,张悦然是这代作家里最有才华的之一,最有前程,但她多次表示随时有可能终止写作,退出文坛,如果加入作协这件事能让她坚持写作多个理由,也是作协的一份成效吧。   评论家王晓渔认为,这件事被炒作得沸沸扬扬在很大程度上是媒体夸大了它的重要性。他表示,作协显然不像过去那个时代那样重要,一个作家加入了作协并不能代表经过了身份认证,每一代人都有不羁的一面,都有逐渐进入体制化的过程。 “这就好像青春痘,发过之后的人还是要去美容的。”    作协会员是否意味着一份稳定的收入呢?已经是一二十年中国作协会员的阎连科表示,这是外界对作协会员的误解,他介绍,只有当作协会员变成专业作家才能享受到工资和相关待遇,北京的专业作家月工资三千元上下,有的省市专业作家月收入六千元左右。他说,上世纪五十年代生的这批人离不开大锅饭,幸好赶上了专业作家的末班车,靠作协发的工资保证基本生活,但张悦然、郭敬明这批作家就不一样了。 据《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