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6
文联动态
/col/col1229577103/index.html
文联要闻
/col/col1229577122/index.html
文联要闻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文联动态
>
文联要闻
绵绵追思无穷尽 碧海青天共此时———著名姚剧表演艺术家黄承炳先生百岁诞辰纪念会侧记
信息来源:
市文联
发布时间:
2011-04-13
4月6日,由余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姚剧研究会共同主办的著名姚剧老艺术家黄承炳先生百岁诞辰纪念会,在余姚河姆渡宾馆三楼国际厅召开,来自姚剧团的近百名演职人员和姚剧在各时期的演员代表集聚一堂,追忆先生生平,寄托对一生投身姚剧事业的黄承炳老先生无限的追思。 [b]忆先生[/b] 余姚市艺术剧院院长寿建立在会上致主题词,回顾了黄承炳老先生的一生。发言稿显然是精心准备的,几片薄薄的纸张,将黄承炳老先生的一生诉尽,透过字里行间,老先生作为姚剧艺术家的风采,跃然纸上,宛如眼前重现。 黄承炳老先生出生于1942年4月,是余姚双河桐湖村人。而他与姚剧的一生定缘,就在16岁时。 当时,有阿六、阿七兄弟俩组成的专演余姚滩簧的“七六班”,四花四旦齐备,演出行头四大箱,上演剧目“四整本”,颇具规模,其中有一名叫霍文祥的艺人,收了黄承炳为徒,自此后,黄承炳唱上了余姚滩簧。台上的风华绝代,需要用台下多少的心血汗水来交换?18岁时黄承炳登台献艺,曾在上海的永乐、金花、老闸等演艺场挂牌,艺名筱凤英,是当时最年轻的姚滩红伶,名噪一时。 抗战时期,黄承炳与“的笃班”艺人章德忠、施根妹联合组建“德胜顺舞台”,打出不受当局禁演的“绍兴大班”幌子,以上半夜演绍剧、下半夜演滩簧的办法,将余姚滩簧的艺术火种保留到新中国成立。 1953年2月,黄承炳与胡家良一起组建“余姚滩簧小组”,他被公推为组长。“滩簧”小组创作了许多配合党和政府重大工作的文艺宣传节目和大型现代戏《漳河湾》,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高度关注。1956年,余姚姚剧团成立,黄承炳出任第一任团长。 姚剧团成立后,黄承炳带领全团演职人员,坚持贯彻文艺“二为”方向,勤俭办团,坚持上山下乡为农民兄弟服务,坚持编演贴近时代脉搏的现代戏,其在《杨乃武与小白菜》中饰演的杨乃武、在《林则徐》中饰演的林则徐、在《漳河湾》中饰演的刘旭东等,深受观众的好评。 退休后的黄承炳,成为姚剧研究会顾问,为研究会提供了大量关于姚剧团建团艰辛历程的历史材料,每每讲起这些,黄承炳如数家珍,为姚剧研究留下了一份极为珍贵的资料。 黄承炳老先生的一生,与姚剧紧密相连。在他九十华诞之年,被宁波市文联授予“宁波市杰出老艺术家”的荣誉称号。2004年,黄承炳与世长辞。2010年,他作为余姚地方文化名人被收入余姚名人馆名人录。追往事 作为姚剧团第一任团长,黄承炳尽心尽责,培养了一大批姚剧后起之秀,其间,诲人不倦,门墙桃李,后人怀想之时,更是多了一份孺慕之思。 从严格意义上说,朱月娟并不是黄承炳老先生的弟子,但她的艺术之路,是黄承炳老先生开启的。 1957年,朱月娟看了黄承炳表演的《漳河湾》后念念不忘,沉迷于舞台上的唱念做打,对戏剧十分喜爱。1958年姚剧团招募戏剧爱好者入团,朱月娟前去应考,考完也没放在心上。 “当时,我是冲着越剧去的,那个时候,我喜爱越剧多过姚剧。”朱月娟说。 让她没有想到的是,8月份的时候,黄承炳团长亲自来访,言谈之间,颇有惜才之意。应黄承炳之邀,朱月娟最终来到了姚剧团。刚开始的时候,她对姚剧团的生活适应不了,总觉得“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好”。 以黄承炳为首的姚剧团演职人员,对新来的朱月娟十分关怀,正是在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朱月娟克服了种种不适带来的苦难,最终在姚剧团留了下来,其后,在姚剧表演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让朱月娟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黄承炳老先生虽然身为一团之长,却从不摆架子。上山下乡表演,布置舞台背景都是他以身作则,亲自动手。可以这么说,只要对姚剧发展有利,黄承炳倾其所能,这种对姚剧艺术近乎虔诚的姿态,润物细无声般地浸润到了每一个姚剧演职人员的心中,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胡秀纹是从1954年12月开始接触滩簧,1959年正式开始加入余姚姚剧团学习姚剧艺术。 胡秀纹心中的黄承炳老先生是一位无私奉献的老人。胡秀纹回忆说,黄承炳老先生年轻时,曾是一名村大队的领导,工作环境比较安逸稳定,但是由于热衷姚剧这门具有感染力的艺术,黄承炳毅然放弃了在农村的事业,而投入到了为姚剧奉献的事业当中,为姚剧今天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为姚剧工作的几十年中,作为艺术前辈的黄承炳老师不计个人利益的得失,积极培养姚剧接班人,既传承了姚剧的传统唱腔,又不断创新、不断摸索,在曲折中前进,在前进中创造出了令人欣喜鼓舞的成绩,发扬了姚剧独特的魅力,使姚剧成为余姚人的骄傲,成为了一张文献名邦余姚拿得出手的文化名片。 徐大生,在姚剧表演中扮演老生角色,他曾在黄承炳的指导下工作,从事姚剧表演已有30多年的历程。虽然已过去很久,但是他对黄承炳的记忆还是十分清晰。徐大生说,黄承炳老师在工作上的高风亮节和在生活中和蔼可亲的长者形象令人印象深刻,他总能感受到黄承炳对姚剧的满腔热情和对姚剧事业的殷勤投入,黄承炳老先生为姚剧奋斗终身,值得新一代姚剧演员们敬仰。以黄承炳老人为代表的老一辈姚剧艺术家们为姚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他们艰苦创下的事业对后一代演员来说弥足珍贵,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徐大生在会上表达了对恩师的感激之情。他说,他从前辈那里受到了良好的熏陶,他们的鼓励与支持是他成长起来的力量源泉,对他从事姚剧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对黄承炳这一辈艺术家的回报,徐大生说,他们身上更愿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责任。为了姚剧的明天更辉煌,他们会尽最大的努力打造好今天的姚剧,为谱写姚剧新的篇章,奉献一份力量,无愧于前辈们的期望,无愧于姚剧艺术。望未来 姚剧《王阳明》在中国台湾、日本的演出十分成功,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如今姚剧在全国受到高度关注和肯定,有今日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老一辈姚剧艺术家的辛勤付出,以及演员们的刻苦练习,越来越多的好演员成为了姚剧发展的力量,姚剧的明天将更辉煌。 姚剧在省内外,乃至全国都具有较高的声誉。在这个过程中,无不凝聚着像黄承炳老先生这样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们的心血与汗水,在姚剧老艺术家黄承炳先生百岁诞辰纪念会上,老中青几代人一起来缅怀追忆这位受人尊敬的老人。几十年过去了,黄承炳对姚剧年轻一代的关爱仍然被他的学生铭记着。而众人记忆中的这份关爱,势必随着姚剧的发展传至下一代,下下一代……伴随着姚剧的传承,永不褪色。(张敏 朱玲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