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6
文联动态
/col/col1229577103/index.html
文联要闻
/col/col1229577122/index.html
文联要闻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文联动态
>
文联要闻
帕蒂古丽、干亚群作品研讨会举行
信息来源:
市文联
发布时间:
2014-01-02
12月25日上午,由宁波市文联、中共余姚市委宣传部主办,宁波市作协、余姚市文联承办的帕蒂古丽的散文集《隐秘的故乡》、干亚群的散文集《给燕子留个门》作品研讨会在余姚举行。 《文艺报》副总编王山,浙江作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曹启文,新疆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何英,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社董事长杨廷玉,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社副经理王水,浙江文艺出版社社长助理柳明晔、宁波市文联副主席景松健、宁波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陈三俊、宁波市文联创研室主任赵柏田、宁波市作协主席荣荣等出席了研讨会。余姚市一些文学爱好者也参加研讨。景松健副主席主持会议。 余姚市文联主席严文龙首先对各位专家和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研讨会旨在搭建一个创作与批评对话的平台,通过名家分析点评,总结创作得失,促进其创作水平的提高。同时,也是向外展示余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学精品创作的一种姿态,更是推介余姚年青作家优秀文学原创作品,激发本土作家创作营造浓厚文学创作氛围的有效载体。 研讨会上,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分别对两本散文集的组稿、创意、编辑、出版和发行方面进行了介绍。杨廷玉说,帕蒂古丽作为生长于新疆、成长于江南的作者,她的作品体现了创作主体的独特性、创作客体的混血性和创作体裁的创新性。她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一个村庄的历史,更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成长历史。故乡隐秘在她的心灵深处。她的文字具有疼痛的力量,这样的作品是独特的、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柳明晔评价干亚群的作品,认为她用细节构筑了一座江南乡村的情感和生活,那些细小的事物,比如蜜蜂、蝴蝶和声音气息,写出了自然的灵性,有温暖平静的力量。如夏日清风,如流水,给人安静的感觉。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时代,干亚群用文字为我们留住了有价值的江南记忆。 王山认为,在乡村生活逐渐消失的今天,干亚群是用一种非常干净的文字写生活,写情感,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给燕子留个门》对每一位读者来说是一种感化、关照和启迪。《隐秘的故乡》对生活、人物的表达蕴含着一种独特的幽默、深情和趣味,让人震撼,它拓展了汉语、汉文学的表现力。 曹启文说,在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时代,故乡的命题特别显示出特殊的意义。《隐秘的故乡》、《给燕子留个门》,前者是浓烈、粗犷、原始的大梁坡村,后者是恬静、细腻、温存的江南水乡,呈现出两种完全不同的乡村样本。通过写故乡,作家表达了各自的困惑,帕蒂古丽追问“我是谁”,干亚群寻找“能给燕子留门的家乡”,看似困惑,实则是一种叩问、探求和反思。 何英说,帕蒂古丽的散文得益于她的思维,她的思维比我们寻常人更多了几个维度,《隐秘的故乡》就是一部小型的《追忆似水年华》,那是一个打开人体各种器官,直接与生活碰撞后的世界。干亚群的写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为江南村庄立传,文字不张扬、不事雕琢、纯净如水,从干亚群的写作中,看到一种未来文学的可能性,那就是做个记录者,而记录总有一天会呈现出它独有的价值。 陈三俊、景松健、荣荣、赵柏田等都对她们的作品进行了客观深入的研讨。 与会者认为,两位作者关注乡土生存和生活细节,在思想深度和题材广度等方面都有探索和创新。本次研讨会以点带面,在我市文学事业发展史上具有较深的标志性意义,展现了我市文学的新气象和新活力,为余姚作家进一步开拓视野,突破和提升文学创作空间,丰富我市优秀文学作品的品质起到关键性作用。 (余姚文联 符利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