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6团体会员/col/col1229577112/index.html市属文艺家协会/col/col1229577262/index.html宁波市书法家协会/col/col1229577266/index.html协会资讯/col/col1229577456/index.html

协会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团体会员>市属文艺家协会>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协会资讯

“文墨宁波”林邦德书法展亮相中国美术馆

信息来源: 市书协 发布时间: 2018-12-21

2018年12月20日,以“文墨宁波”为主题的林邦德书法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亮相。本次活动由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宁波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

书家价值,业界注目

此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作品统一汇编成《文墨宁波——林邦德书法作品集》,由陈振濂题签,由西冷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陈振濂希望,中国书法界能够多关注林邦德的价值。

中国书协副主席刘洪彪专门为本次展览作序。他在题为《循古道 辟新途》的序言中,以"成正果之书法家、有见地之理论家、见奇效之教育家、开新境之探险家”的“四家”评价,表达了对林邦德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的欣喜之情和厚爱之意。他对林邦德的书艺做出了高度评价。

展览主题,鲜明突出

“文墨宁波”,顾名思义,整个个展所有作品的文字内容都与宁波的历史、自然、人文有关。

进入展厅,开篇展出的就是一件主打作品——14余米的行草长卷《宁波赋》,这不仅是全面反映宁波古今文化的一篇精美歌赋,更是一幅优美的书法艺术长卷,词翰双美,文墨俱佳。

行草榜书作品《书藏古今事,港通天下名》,从宁波城市口号演化而来,充分反映了宁波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名城名都”特质,在展厅中以六尺大字逐字展开,占了整整一面展墙,颇具视觉冲击力。

小字楷书作品《宁波之简称》,十分清晰地表达了宁波几千年来地方简称的沿革。

书家用自己手中的这支毛笔,紧扣宁波的历史、自然和人文主旨,精心地描绘宁波优美的画卷,讲述宁波精彩的故事,体现了宁波书家浓郁的家乡情怀。

展厅布局,颇有新意

本次展出的62件作品,均按照主题立意、场馆空间等要素“量身定做”,把整个展览看作一件大作品来构想和布局,主次分明,大小有别,疏密有致、繁简得当。

以展览空间论,分“阅人”和“观作”两部分。展厅的耳厅以“阅人”为主,着重展示书家成长历程,再辅以两件长卷,真实反映了作者作为书家的基本面貌及其书法的基础功力。进入大厅,即为“观作”,各种书体作品均在这里一一展现。

以展出作品论,分四大系列,即六尺系列、八尺系列、丈二系统、四尺斗方系列。

在六尺系列中,榜书行草《宁波城市口号》和小字楷书《宁波之简称》,形成大小的强烈反差,以此加强视觉冲击,提升当代展厅审美追求和效果。作品由于采用行书和楷书为主的书体,平和之中不失气势,精到之间犹存意趣,没有为变化而变化的那种刻意和斧凿痕迹,让观众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便于读懂书作字里行间所反映出来的宁波这座城市的发展变化,从而突显出书法艺术“文翰双美”的个性特质。

在八尺系列中,用“篆隶真行草”五种书体,选用前人六首分别描写宁波市海曙、江北、鄞州、镇海、北仑、奉化等六个区的诗词(镇海、北仑两区合二为一),创作了五件书体各异而尺幅统一的八尺条幅,整组作品可称为“五体六区”。八尺大字草书作品《乡贤潘天寿诗》采用五屏组合的逼边形式,淡化文字的可读性,突出现代构成和画面感,与潘天寿先生的现代艺术精神及其“强其骨”、“一味霸悍”的艺术主张和风格十分契合。

丈二系列的大草《王阳明诗选》,是整个展厅尺幅最大的一件作品,高3.2米,宽近6米,无疑是整个展览的主打作品。书家的创作动机来自于对王阳明的基本认识:王阳明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哲学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属罕见的全能大儒,他不仅是宁波的、中国的,更是世界的。因而此件大草在创作构想和状态的把握上,并未走大开大合,狂放不羁的路数,而是采用大而能收、放不粗野、疾中求缓、动而趋静的书法语言来表达。同时配以大字隶书楹联《执姚江正印,为心学大师》,以呼应一代儒学圣人王阳明的哲学思想。

四尺斗方系列则收录了宁波历史上的20位文化名人,从东汉严子陵,到现当代的潘天寿、沙孟海,每贤一件,作品兼顾书法的观赏性和文字的可读性,但20件作品的布局构成无一雷同,极富变化。

求变图新,富有成效

以创业风格论,分两大板块,即“师古厚基”和“古道新履”两大部分,作品集亦以这两大部分区分。“入古者愈深,出古者愈远”,虽是古人的研究成果,但时至今日仍为书学真谛。第一部分大量展出了书家“师古而不泥古”的艺术个性。

然而,整个作品展既深入传统,又创新图变,在“古道新履”部分有不少书家敢于挑战,勇于突破的创新之作。选择了宁波名企文化十例,结合企业徽标设计元素,打破黑白红三色局限,介入众多色彩和构成,使作品的视觉感受具有当代性,把传统书法作为单一的审美主体转化为书法语言融合当代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审美主体,改变人们对传统书法原有的文化认知和审美惯性。

除此之外,书家还创作了一组运用宁波当地诗人的作品与国际上前沿设计图文,以及书家书法艺术三者相会与一个平面的一种跨界组合,寻求传统书法与当代平面视觉文化融合的可能性。当传统书法周遭当代视觉文化的冲击和围困的生存环境时,是继续保持自身的历史延续性和独立性,始终保持跟当代视觉文化保持一定的距离,还是主动亲和融入当代社会迅猛发展的视觉文化潮流,做到“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在书法这条几千年的古道中,留下与我们的先辈不一样的足迹,使得古老的书法艺术能在时代大道中不断奋进,能在当下的生存环境中活出自己的精彩?对此,书家不仅作出了较为深入的学术思考,而且付诸于艺术实践。这批作品就是书家在2015年“古道新履——林邦德实验书法展”基础上,结合宁波题材创作的代表作。中国书协副主席刘洪彪先生在《文墨宁波—林邦德书法作品集》的序言中写到“其使用不同材质之笔,不同色彩之墨,在充满现代元素、弥漫时尚气息的广告招贴画、报纸、杂志以及各种包装材料上,不断创作出颇有视觉新鲜感和冲击力、易与缤纷都市融洽契合之书法实验作品,其不断探寻求索之勇气殊为可贵,其出奇拓路之实验,更有意义。”

开幕式结束后,中书协副主席刘洪彪主持召开了林邦德书法作品研讨会。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学者对林邦德的本次个展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普遍认为这是以书法艺术表现地域文化的主题性展览的一个成功范例,是传统书法与当代文化融合得十分成功的一次艺术成就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