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下午,慈溪市首个社区诗社——“清水湾诗社”成立。
该诗社目前共有社员30余名,清水湾社区党总支书记高勇担任社长。诗社将在慈溪市诗词学会、坎墩街道文联分会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诗词诗会、吟唱会、诗词讲座、培训班、诗书画展、诗词学术研讨交流会、诗词比赛评奖等活动,助力慈溪创建“中华诗词之乡”。
慈溪素有“东南诗薮”的美誉,因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历代名家辈出,历史上有500多位诗人纷至沓来,追慕前修,寻幽探胜,留下了3000余首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近年来,慈溪市致力于传统文化发扬传承,把诗词文化纳入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力争创建“浙江省诗词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诗歌之乡”,提升地方文化格调,促进文化强市建设。此次首个社区诗社的成立,是慈溪市普及诗词文化,让诗词渗入民心的又一项有力举措。
浙东唐诗之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
今年4月,浙江省推进“四大建设”工作联席会议通过了《浙东唐诗之路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率先启动并建设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建设范围覆盖宁波市、绍兴市、台州市、舟山市和杭州市萧山区、滨江区。
据了解,“浙东唐诗之路”是指古代剡中一条唐代诗人往来频繁、对唐诗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古代旅游风景线。它始自钱塘江边的西兴渡口,经萧山到鉴湖,沿浙东运河至曹娥江,然后沿江而行入嵊州剡溪,经天姥山,最后抵天台石梁飞瀑,全长近200公里。“浙东唐诗之路”最早由新昌学者竺岳兵于1991年提出,1993年,经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多次论证命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专用名词,成为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又一条文化古道。
据专家考证,全唐诗收录的2200余位诗人中,有451位诗人游览过这条风景线,这其中包括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初唐四杰”中的卢照邻、骆宾王等。“浙东唐诗之路”融合儒学佛道、诗歌书法、陶瓷茶艺、戏曲民俗、神话传说等为一体,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具备了世界文化遗产特征的区域文化路线,和“丝绸之路”一样,是极具人文景观特色、深含历史开创意义的区域文化。
目前,“浙东唐诗之路”沿线县市都已把唐诗之路作为一条高文化品位的人文旅游和风光旅游精华线路来打造。为凝练彰显“诗心自在”的文化内涵,宁波市文联计划联合各区县(市)文联,积极挖掘沿线诗词文化,举办各种形式的诗词文化活动,为“浙东唐诗之路”的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