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海县文联组织带领各文艺家协会主席及有关艺术家,走进大佳何镇“艺术谷”的涨坑村、团联村和葛家村,为驻村艺术团队挖掘沿途历史沿革,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协同丰富艺术谷的文化内涵。自去年四月份,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丛志强带领艺术家入驻葛家村,通过融合设计理念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培养了一批本土乡建艺术家,用艺术改造家园,葛家村成为了网红村。今年以来,大佳何镇将艺术振兴乡村的“葛家经验”升级扩面,串点成线,深化组团打造涨坑村、团联村,推进艺术谷建设。
在大佳何镇葛家村文化礼堂里,县文联携各个协会的艺术家们及驻村艺术团队展开座谈,就大佳何镇艺术谷打造和艺术振兴乡村工作提出了发展方向和建议举措。艺术家们建议在沿线各村的艺术节点打造基础上,利用好本土资源,紧扣产业振兴主题,在整个艺术谷内打造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带动村民致富,在围绕大佳何拥有明代大儒方孝孺、十里红妆等人文资源,结合镇政府打造“一线一路一道一溪一核心”的基础上,规模化建设集艺术交流、特产营销、生态旅游、健康休闲、培训教育、文化体验等为一体的“艺术谷”。
日前,为了配合宁海结对扶贫贵州晴隆工作,葛家村还与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定汪村举行结对仪式,葛家村村民将在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团队帮助下,向定汪村村民传授“艺术振兴乡村”的经验。葛家村的“艺术振兴乡村”经验,正在走出宁海,走向全国,针对丁汪村的山水旅游以及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等优势,通过交流学习,把村居与人文的融合,并以艺术凸显乡村特色,激发村民积极性和创造力,把手艺变成收益,给村民带去收入,最终实现村强民富。
艺术点亮乡村振兴,是通过艺术和乡村的有机融合,激发内生动力。此次县文联组织带领专业协会艺术家们,通过实地走访调研、牵线搭桥、现场指导,搭脉问诊,为大佳何镇打造“艺术谷”,助推乡村振兴工作谏言献策,出力出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