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 首页 |
|
剪纸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为了弘扬和传承剪纸艺术,5月25日,在北仑区东海实验学校举行的宁波市剪纸教研活动上,举行了宁波市首批民间艺术教学传承基地(剪纸)授牌仪式,鄞州区钟公庙中学、镇海区中心学校(箭湖校区)、余姚市河姆渡镇中心小学、宁波江北外国语艺术学校、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等5所中小学经过前期考察评审,在会上获得授牌。
据悉,此次获得授牌的五所学校,是我市开展剪纸艺术教学工作中的佼佼者,这些学校近年来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把剪纸引进课堂、开发课程,创立了自己的品牌特色,构建了独特的校园民俗文化,形成了行之有效、功在长远的剪纸艺术传承新途径。此次授牌,将通过五家传承基地的示范带动出榜样,影响更多的校园及师生,对宁波剪纸非遗文化予以更好地传承,传播及推广,做到真正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珍贵的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发展。
当天的剪纸教研活动上,还举行了宁波市首批剪纸艺术名师带徒结对仪式和剪纸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张其培、魏晓红、何贤顺三位宁波剪纸艺术名家与陈文文等12名徒弟结对,将开展为期三年的剪纸艺术教学指导工作。
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艺术宝库中一项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宁波剪纸早在唐代已经出现,历来被人民大众所喜爱,在婚俗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中得到广泛应用,是宁波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艺术。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宁波剪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构严谨,古朴浑厚,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农耕文化、海洋文化、宗教文化等地域特色。在近现代,宁波涌现了徐正鸿、徐中杰、高妙兰、谢才华、罗枫等一大批优秀剪纸艺术家。
近年来,宁波市高度重视剪纸艺术传承人才的培养。2014年,以中小学剪纸教师为主体,宁波成立了近百人团队的剪纸教研组,依托这一独特的学习共同体,推进宁波剪纸艺术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团,在培养剪纸校本课程的创设者、推进者和实施者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成为剪纸教研创新的“孵化器”。2020年底以来,以宁波剪纸艺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为契机,市民协多形式组织推动宁波民间剪纸艺术家和民间剪纸爱好者开展民间剪纸艺术的搜集、整理、研究和传播工作,为宁波剪纸艺术的传承和传播作出贡献。
(市民协 陈可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