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86团体会员/col/col1229577112/index.html市属文艺家协会/col/col1229577262/index.html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col/col1229577520/index.html协会资讯/col/col1229577526/index.html

协会资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团体会员>市属文艺家协会>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协会资讯

新书推介|杨小娣、蒋海微:《宁海古戏台故事》

信息来源: 市民协 发布时间: 2023-05-17

 

 


 

 

书名:《宁海古戏台故事》

作者:杨小娣 蒋海微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ISBN:978-7-5526-4731-0

开本:889mm×1194mm  1/32

 

内容简介:宁海县是全国惟一的“中国古戏台文化之乡”,是目前国内古戏台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区之一。宁波现存300多处戏台,而宁海占120多处,其中10处古戏台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本书以古戏台为切入口,因为戏台是那个时代人们阅读天下、了解历史、感悟人生寓教于乐的阵地,大多数戏台是家族祠堂或城乡祭祀神庙,沉淀了丰厚的地域文化,诉说着村落与家族的兴衰荣辱,也是中国乡愁的载体之一,到古戏台看戏是昔日民间最美好的文化追求。本书从立项到成书经历了三年田野调查与整理,最后删繁就简共收录了45篇戏台故事。宁海古戏台种类丰富,建筑精美,本书中涉及到的就有社庙古戏台,家庙古戏台,宗祠古戏台等。书中瞄准宁海颇具地域特色的古戏台民间文化,将发生在古戏台或与之相关的散落在民间的故事,挖掘整理,串珠成链,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赋予古戏台文化鲜活的血脉,唤起文化觉醒与认同,弘扬传统美德与风尚,增强民间精神凝聚力,并助力艺术振兴乡村。

 

作者简介:

 

 

 

杨小娣,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高级讲师,业余从事民间文艺创作十多年。现为中国民协会员,浙江省作协与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宁波市民协新故事专委会主任,宁海县民协副主席,被列入浙江省作协“新荷计划”人才库、宁波市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宁海县首批文化名家。有新故事与散文散见于《上海故事》《山海经》《浙江散文》《文学港》《宁波日报》等报刊,多次获省市新故事征文奖项,编著出版作品集有《一缕青韵》《这一片风景》《宁海徐霞客古道传说》《宁波传统村落田野调查(梅枝田村)》《风吹不熄——献给王家扬百年华诞》《南下干部在宁海》《风雅跃龙》等十余本,其中散文集曾获宁波市作协优秀作品奖,民间文学作品集曾获浙江省民协“映山红”奖,田野调查学术专著获团队省“映山红”奖、入围国家“山花”奖。

 

 

 

蒋海微,85后青年作家,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供职于浙江省安防协会宁波办事处,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并擅长手工制作,热爱美学生活。现为宁海县作家协会会员、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序  言

讲好戏台故事  弘扬传统美德

——序《宁海古戏台故事》

                                    周静书

 

    宁海是中国古戏台文化之乡,宁波现存300多处戏台,而宁海占120多处,其中10处古戏台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据考查,鼎盛时,宁海古戏台总数达600余处,这在国内也是罕见的。

    古戏台是古代社会直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前人民群众公共文化的空间,也是民众文化享受的主要场所,许多地方甚至是当时唯一的文化去处。直到文化相对发达、文化多样化的当今时代,尽管新时代农村文化礼堂遍及“浙里”,但有些古戏台还在发挥着与生俱来的有效作用。

    宁波的古戏台历史悠久,秦汉时期便有了雏形,开始风行百戏杂耍,城乡戏台也随之出现。唐宋始宁波民众纷纷在聚居地兴建宗祠、庙宇,有祠有庙的地方往往有戏台。逢年过节民间祭祖祀神常常例行演戏几日,敬神祀祖娱人。戏台因此成了百姓文化娱乐的重要载体,到古戏台看戏也是昔日民间最美好的文化追求。

    宁波古戏台种类丰富,建筑精美。有社庙古戏台,如城隍庙戏台、裴君庙戏台;家庙古戏台,如梅枝田田氏家庙戏台;宗祠古戏台,如龙宫陈氏宗祠戏台;行业会馆古戏台,如钱业会馆戏台;还有桥台街亭古戏台,如柘浦街心戏台等。

戏台是那个时代人们阅读天下、了解历史、感悟人生的寓教于乐的阵地,所以戏台正上方往往高悬“古鉴今”“虚华实境”之类的匾额,因而被喻为“人生戏台”。古戏台还是祭祖敬神、宗训宗教的场所,当地民众自小在那里接受宗规民约的教育,参拜祖上与圣贤。古戏台甚至常常是当地历史上发生重大事件的地方,宁波的许多农民起义,农会运动和革命斗争事件,就是发生在古戏台所在的庙、祠场所,产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小小戏台,历经沧桑,蕴涵了多少动人心魄的故事,庙神先贤有故事,宗族祖上有故事,乡里英才先烈有故事。因而每一处古戏台几乎沉浸着丰满的故事,这是古戏台文化内涵与精神潜质的所在,也是古戏台精美躯壳中的灵魂。挖掘古戏台文化底蕴,讲好古戏台故事,弘扬这些充满正能置的传统美德与精神,不仅是历代的主题,也是当代的命题。   

宁海民间文艺家杨小娣以文化自觉多年来钟情于地域文化,积极投身于民间文化抢救保护中,先后创编了《宁海徐霞客古道传说》《宁波传统村落田野调查》(梅枝田村卷)和《风雅跃龙》等10余部作品,先后获得浙江省民间文艺映山红奖和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团队入围。她很敬业且勤奋致志,近年还为推动宁波新故事创作积极奉献。《宁海古戏台故事》是杨小娣和年轻文艺家蒋海微合作、精心搜集整理的新一部民间文学作品。本书瞄准宁海颇具地域特色的古戏台民间文化,将发生在古戏台或与之相关的以及周边散落在民间的故事,挖掘整理,串珠成链,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赋予古戏台文化鲜活的血脉,传承优秀传统美德与风尚,如西店皇封庙古戏台北宋大将杨彬“攻城不伤民”功德;越溪长前殿古戏台明代戚继光指挥抗倭,九战九捷,戚家军威震东南;长街西山殿古戏台明末清初张苍水屯兵抗清、马岙古戏台俞抒素“白头翁”反清起义;有褒扬行善施义优良品行的,如龙宫古戏台陈氏家族“义字当头,仁行天下”, 西店邬氏宗祠古戏台邬成童一门三代行义德等。宁海人文荟萃、名贤辈出,更多的古戏台所在褒扬传颂着方孝孺、卢原质、洪式琮、吕元璋、杨镇龙等铁骨铮铮、正气浩然的故事。还有一批讴歌革命志士的动人故事,如童保暄、张明养、田芜等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英勇奋斗的事迹。马岙古戏台还讲述了劳模俞岳兴进京领奖、周总理夜查床铺、为他盖被子的暖心故事。

这些千姿百态的故事,既有古老的民间传说,又有历来的真人真事,让人思想感悟、精神感染、意志振奋。从中看到了宁海人坚硬雄壮的精气神,睿智勤奋的丰沛涵养,乐善好施的的优秀品质。并从古戏台巧夺天工的精美工艺上,不得不惊叹宁海遍及乡野的能工巧匠,造就了“泥金彩漆”国家级非遗及“十里红妆”匠心之美。因而,从地域文化视角来观察,本书不失为一部宁海人文百科全书式作品。

    宁波的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底蕴丰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大报告的指示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因此,这本古戏台故事集,也是体现了宁波民间文艺家讲好中国故事、活化传承古戏台文化的实际行动。这对于大力推进宁海当代文明建设,助力争创宁波典范文明城市,建设文化强县、强市,无疑是有益的贡献。我期待有更多的具有宁波鲜明地域辨识度的充满魅力的文艺作品问世,为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文化的繁荣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