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诗性的品格·中国南方油画山水名家写生作品展”在宁波纳得美术馆开幕。中国油画学会原副主席、秘书长,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画派研究院名誉院长张祖英;浙江省文联副主席,宁波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劲;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陈瑜等出席活动。
本次展览通过展陈与学术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呈现了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画派在探索“山水精神与油画语言相融合”这一核心命题上的深度思考与实践成果,还汇聚了张祖英、陈和西、翁凯旋、杨诚、陈世宁、陆庆龙等三十余位代表性艺术家的70余幅写生力作。
王锐 《花园沟的春天》
展览以“诗性的品格”为主题,聚焦南方油画山水特有的温润气质与东方意境。该展览策展人王锐表示,当油彩的浓郁肌理与南方山水的灵秀相遇,一种独特的艺术气质便悄然孕育。这种气质既源于艺术家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也体现了对东方美学中“澄怀味象”“气韵生动”等传统精神的当代转化。
罗朗 《阳光马场》
张祖英表示:“我们的写意山水与西方逻辑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可否走出一条适合中国的路?俄罗斯的绘画有很强的文学性与叙事性,中国是诗的国度,而诗最重要的是情感的表达。因此我们要从说明性绘画向情感表达转化,要从自然景象的‘搬运工’变成东方诗意的表达者。”
杨诚《地中海的风》
杨诚的作品《地中海的风》,虽然用传统的油画厚画法,但他将欧洲的景致画出了水墨的写意性。初春的天气还有几分料峭,夕阳让残旧的白色小屋留有几分温情,整幅作品以黑白点线构成,大片的留白却处处通过肌理和光影刻画岁月的沧桑。
画家更是用书法篆籀的笔意画古藤和树木,虬枝苍劲,整个画面瞬间气韵生动,配以底部粉红粉蓝的地砖花纹,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消息。
张祖英 《红云下的朱家角》
张祖英的油画《红云下的朱家角》画面中,赭红色的云霞如天幕般垂落,与大地上的传统民居构成强烈的色彩对话。这种处理方式既保持了油画的材质美感,又融入了中国艺术“以色写意”的传统智慧。这次展出的不少作品都是在宁波写生创作的,这些作品共同诠释了“诗性的品格”这一美学追求。
张昌贵 《河姆渡的春天》
张昌贵的《河姆渡的春天》通过明快的色彩节奏和书写性笔触,将传统山水画的散点透视与油画材质相结合,穿越久远的历史,展现出生机盎然的田园诗意。
陈和西《后院》
陈和西的《后院》以细腻的灰绿色调捕捉南方湿润空气中的光影交错,油画刀与笔触的交替使用,营造出朦胧而富有诗意的空间感,花园里女性的白色背影让人充满遐想。
王辉《山岭》
王辉的《山岭》,艺术家运用厚重而灵动的色层堆叠,既保留了油画的材质美感,又融入了水墨渲染的韵味,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找到了独特的平衡点。
亚丽《林间小屋》
亚丽的《林间小屋》巧妙运用油画的厚重质感表现南方山水的空灵,在色彩层叠中营造出“虚实相生”的意境。
韩培生《奉化雪窦山徐凫岩景区的直岙村》
韩培生的《奉化雪窦山徐凫岩景区的直岙村》用油画刀塑造出的肌理,既表现了雪景的物理质感,又传达出“计白当黑”的传统美学智慧,赋予乡村故土深厚的情感。
吴威《未名海》
吴威的《未名海》系列则通过大胆的构图和色彩处理,将传统山水画的“三远法”转化为油画的空间叙事,通过色彩层次营造空间深度,创造出既具现代性又有东方韵味的视觉体验。
本次展览的学术价值在于,它首次系统地阐释了中国油画本土化的方法论体系:一方面坚持油画的本体语言特征,充分发挥其材质表现力;另一方面深入吸收中国传统山水美学精髓,追求“意在笔先”“境生象外”的精神高度。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在文化根脉上的创造性转化。
展览期间还举办了“诗性的品格”学术研讨会。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南方油画山水画派的探索,为中国油画摆脱西方范式依赖、建立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路径。这种“诗性的品格”不仅是一种艺术风格,更是一种文化立场和美学态度。
展览由中国南方油画山水画派研究院主办,宁波纳得美术馆承办。展期将持续至10月26日,欢迎广大市民前往观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