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9月29日,宁波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杨劲带领宁波文艺界的效能先锋代表做客宁波新闻广播《阳光热线——奔跑吧!效能先锋》直播间,分享了近年市文联与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奋斗经历,并就听众及网友们提出的有关文艺活动、文艺创作、文艺志愿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先锋初登场
【主持人蒋博】有请我们的各位先锋上线、登场。
【杨劲】大家好,我是宁波市文联主席、党组书记杨劲,很高兴能参加《奔跑吧!效能先锋》,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关于“文艺”的那些事儿。
【主持人蒋博】欢迎杨主席!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切身感受到,文艺已经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追求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单单从名字上来看,文联的工作应该是紧密围绕“文艺”展开的,那么现实中文联具体是做什么的呢?
【杨劲】宁波市文联是市委领导下的由全市性文艺家协会、区县(市)文联、全市性产(行)业文联、市内大型企业文联、院校文联以及相关文艺社团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市委、市政府联系文艺界的桥梁和纽带。市文联成立至今已有67年的历史,目前共有32个团体会员,联络服务着1万多名会员和更广大的基层文艺工作者。作为群团组织,文联是以“做人的工作”为核心职责的,体现在“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16个字上。
【主持人蒋博】从文联的角度来说,近年我们宁波的文学艺术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呢?
【杨劲】这些年,宁波市文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较出色完成了一系列重大文艺项目。分层分类推进重大题材项目和年度重点项目创作,4件作品获得国家级常设性文艺奖,95件作品获得省级常设性文艺奖,文艺创作硕果累累,相关经验做法在中国文联主办的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上作交流。市级文艺家协会会员总数突破1.1万名,其中省级会员和全国会员分别达到4400名和1220名,文艺队伍不断壮大,较5年前分别增长31%和46%。
【主持人蒋博】听了杨主席的介绍,我们对宁波文联的工作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您在介绍中提到,文联作为群团组织,“做人的工作”是工作核心,这让大家充分认识到,文联是“文艺工作者的温馨家园”这一属性,同时也精准点到了我们今天的主题。今天,现场还有两位嘉宾。
【张维萍】主持人好,各位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宁波市文联下属单位宁波美术馆馆长张维萍。很高兴来到《奔跑吧!效能先锋》。宁波美术馆是我市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我们始终以丰富多元的展览、公教活动等优质文化供给为抓手,不断创新美育推广方式,致力于提升市民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进一步激发城市文化创新活力。如果您有美术馆相关的问题咨询,我将很乐意为您解答。
【主持人蒋博】欢迎张馆长!
【张红坤】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宁波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宁波市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张红坤。今天很荣幸能够在这里跟大家一起交流曲艺艺术和文艺志愿服务的相关内容。
【主持人蒋博】欢迎张主席!接下来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我们将和几位嘉宾一起,围绕“艺术点亮城市 文艺赋能发展”展开互动交流。
效能攻坚季
【主持人蒋博】文艺创作必须紧扣时代脉搏,回应社会关切。杨主席,刚刚您提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做好文艺文联工作的根本要求,我认为,这不仅体现在主题创作的策划上,更贯穿于文艺生产的全过程。关于这方面,您能展开说说吗?
【杨劲】好的。近几年,我们完成了宁波国际会议中心艺术品创作布置专项任务、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等一系列特色鲜明、影响显著的重大文艺项目。下面,我就以宁波国际会议中心艺术品创作布置专项任务为例与大家作个分享。
宁波国际会议中心建成后,室内氛围,特别是文化氛围的营造是个重点,也是难点,市文联主动承接了这项任务。当时想达到一个什么效果呢?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创作一批一流的艺术品,让到访的国际友人感受到我们国家壮丽的山河气象,精彩的中华文明,以及宁波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形象气度。市委的指示要求更加精炼,就一句话——“整体表达宁波城市形象主题”。这一句话的要求其实是非常高的。
【主持人蒋博】对,要让一座城市的气质被看见、被感知,艺术必须走出象牙塔,融入公共空间的呼吸之中。这确实是个非常大的挑战。面对高要求,我们文联具体是怎么去落实这个项目的呢?
【杨劲】整个创作工程的实施过程可以说是非常严苛的。一方面,全程拉高标杆,放眼全国遴选23位头部艺术家担纲主创。比如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江,中国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院长张捷,中国美院教授、浙江画院副院长、省美协副主席茹峰等艺术名家。这支由国内一线艺术家组成的创作团队,可以说是相当重磅,大部分艺术家参加过杭州G20峰会、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重大活动和场馆的艺术品主题创作,在美术界公认度高。
【主持人蒋博】如此庞大的创作工程,在协调全国名家与本土团队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挑战?又是如何确保艺术风格统一与城市主题表达的呢?
【杨劲】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组织创作的58件不同形式风格的艺术品,在2023年7月全部通过评审验收,并上墙布置到位,高质量完成了宁波迄今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一次创作工程,取得了多项历史性突破。比如,布置在中心最重要的迎宾合影厅、首脑会议厅和首脑宴会厅的3件A+级作品,都是鸿篇巨制。许江主创的油画《山海同辉》,作为公共空间中的山水巨幛,称得上历史上最大的一幅独创油画。张捷画的《港通天下》,整幅画超过200平方米,堪称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一幅青绿山水画。茹峰创作的22米长卷《钱湖春韵》,与首脑宴会厅外面的湖光山色浑然一体、佳作天成。
【主持人蒋博】这些名家作品充分展现了艺术水准,那宁波本土艺术家在这次重大项目中是否有参与和突破呢?
【杨劲】有的,宁波作为全国综合材料绘画重镇,在这个项目里面不能缺少有辨识度的综合材料绘画代表作品。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主任胡伟教授,率领3位宁波艺术家成立综合材料绘画小组,创作“面朝大海”系列大型综合材料绘画,非常具有探索精神。此外,还有雕塑《向海图强》《三江潮涌》、油画《万里丝路》《商行四海》等,不胜枚举。通过不同主题和形式的创作表达,既艺术化呈现了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生动气韵,又彰显了宁波文明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占据的高度。
另一方面,我们秉持“以项目育人才”的理念,以此次专项任务为契机,广泛发动本市美术工作者参与“海选”。在58件艺术品中,我市艺术家圆满完成25件作品的创作任务,在一次次跨界、跨地区的艺术交流融合中,宁波本土艺术作品提升了很大一个层次,与众多名家作品一起构成了视觉艺术的宁波主场,有力锻造培养了一支本土艺术人才队伍。
【主持人蒋博】听您的讲述,这个专项任务可以说是集结了美术“国家队”和“地方代表队”。这么强大的阵容,再加上高效的指挥,效果还是很显著的,除了绘画方面之外,其他方面还有哪些斩获呢?
【杨劲】除了绘画,书法创作也是一大亮点。创作团队中包括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陈振濂,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朱关田,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洪彪等“艺术大咖”都为我们宁波的城市地标留下了墨宝。
此外,我想特别提及的是,在这次创作中,宁波民间工艺大放异彩,最后一批上墙的4件宁波民间工艺作品——骨木镶嵌《梁祝传说》挂屏、朱金漆木雕《龙舟竞渡》花板、金银彩绣《徐福东渡》挂屏、甬式家具《梅兰竹菊》四条屏,获得评审会专家高度评价。它们分别出自陈明伟、陈盖洪、裘群珠、吴圣东这4位非遗传承人,也是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得主之手。
【主持人蒋博】宁波国际会议中心艺术品创作布置专项任务可以说是完成得非常出色。那么,之前咱们提到的一系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大文艺项目里面,有没有关于加强高品质文化供给方面的项目呢?
【张维萍】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在加强高品质文化供给方面,我们在2023年办过一个重磅展览——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宁波特展。这是当年我市贯彻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并纳入了2023海丝之路文化和旅游博览会的重要配套活动。作为具体执行单位,宁波美术馆承担起了这项意义重大的任务。
这场展览的规模、展品、展期,均创下宁波艺术展览的历史纪录。这不仅是一场展览,更是一整套立体化的文化体验。展期之内,市文联、美术馆积极联动高校、媒体与志愿者,推出系列学术讲座、情景展演、摄影征集等丰富活动。我们从5所高校和社会层面招募了近200名志愿者,累计提供讲解服务1200余场;推出“宋乐入画”沉浸式演出,带观众梦回宋朝;同期举办的摄影展反响热烈,共收到投稿3600多份,最终评选出37组优秀作品,记录了许多动人瞬间。
【主持人蒋博】多样化的配套活动让展览更贴近市民,那这次“盛世修典”特展在社会影响力方面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呢?
【张维萍】展览获得了空前成功,爆火“出圈”,好评如潮。累计接待海内外参观团体510多个,包括中宣部、中国文联、人民日报等重要单位,长三角地区观众更是络绎不绝。线上影响力也非比寻常:宁波发布相关信息阅读量超520万;宣传视频全网播放量超1300万;盛世修典宁波特展话题阅读量超2.6亿,互动量超2.5万人次……在创纪录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城市文化影响力。
【主持人蒋博】这场展览盛况空前,当时我们好多同事也去打卡了。能取得这样的成果,相信执行团队一定是付出了很多努力的。那在这场盛大展览的背后,应该也不是一帆风顺吧?
【张维萍】其实这场展览对我们来说是一场“极限挑战”。以往在国家博物馆、嘉兴美术馆等场馆举办的同类展览,筹备周期通常需要四个月以上,而“盛世修典”宁波特展,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40天。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
面对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市文联第一时间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美术馆同步组建工作专班,分设展陈、宣传、公共教育、后勤保障等多个小组。全体工作人员开启“日夜连轴转”的工作模式。我们采取“多线并行”工作法,招标、采购、展厅空间改造、志愿者招募、公教活动策划等数十项任务同步推进。从当年的6月13日起,美术馆全员就停止休假,实行24小时轮班制,跟浙江大学项目团队精诚合作,昼夜不停地推进布展工作。
最令人难忘的是布展收官阶段——浙江大学项目团队与美术馆工作人员连续作战超过48小时,很多人累得直接趴在桌上睡着。施工团队人歇机不歇,不少工人干脆睡在展厅。但就在开幕前一晚,也就是6月30日晚上,意外突发:一场暴雨冲垮了正在搭建的开幕式遮阳棚。我们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连夜调配人力与物资,重新搭棚,终于赶在7月1日天亮前完成施工,确保了开幕式的顺利举行。
暖心为民行
【主持人蒋博】在加强高品质文化供给这块,除了刚才提到的,举办重要的国家级、省级的大型文艺活动之外,咱们文联还有什么“文艺为民 文艺惠民”的举措吗?
【杨劲】这几年,我们不断尝试、用心耕耘,摸索出了一些让群众暖心的服务方法。要说核心秘诀,其实就是“精准”两个字——老百姓真正喜欢什么、需要什么,我们就努力送去什么,形成了一套推动优质文艺资源直达基层的工作机制。
除了常态化开展的“送欢乐下基层”演出、“文艺进礼堂”笔会、“大咖面对面”讲座、“万福迎春”书法惠民、“最美时光”公益拍摄、“光影乐民”主题放映等形式多样的文艺志愿活动,今年,我们还启动了“社区来了文艺家”项目。不追求大场面、不搞“一阵风”,而是像“走亲戚”一样,踏踏实实与有需求的社区结对。目前,我们已经选派了150位文艺家跟社区或者乡村“一对一”长期结对,担任居民的文艺辅导员。这批文艺家都是经过我们严格筛选的,具备一定的艺术水准,其中许多都是国家级文艺家协会的会员。在这个项目当中,他们不是只去一回、只演一场,而是通过“居民‘点单’、文艺家‘接单’”的方式扎根社区和乡村。想学书法还是篆刻,跳古典舞还是广场舞,唱越剧还是姚剧?这些都是居民说了算。
【主持人蒋博】居民“点单”的模式非常贴心,那除了文艺辅导外,还有哪些体现文联特色的为民、惠民项目呢?
【杨劲】艺术赋能乡村是我们“文艺惠民”的另一个方向。今年启动的另一个项目“名家画名村”就是艺术赋能乡村的深入实践。我们组织了一批知名画家和创作团队,深入20个精选特色乡村开展定点创作。画家们驻村采风,围绕乡村风貌、人文传承等四大方向,创作涵盖国画、油画等多个画种的高质量作品。创作完成后,作品用于乡村文化空间的装饰或进行专题展览,让文艺滋润乡村百姓的心灵,成为乡村的一道新风景。
【主持人蒋博】“一对一长期结对”的模式避免了短期效应,目前有没有社区已经形成了特色文艺品牌?居民的参与热情如何?
【杨劲】我们的文艺辅导员就围绕这些实实在在的需求,开展专业辅导,让高质量的文艺培训,真正变成居民“家门口的日常”,受到了广泛好评。
我们还有一支灵活的“文艺轻骑兵”,队伍里有戏曲名家、青年魔术师、音乐人等等,经常一支小队几个人,就能把精彩的演出送进养老院、山区小学、部队军营,和一些平常演出很难覆盖到的地方。在我们的组织引领下,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文艺惠民”中来,由民营美术馆、艺术机构组成的社会艺术机构联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年以来已面向市民群众举办了超过50场公益展览——不收费、不设门槛,让艺术走进更多开放空间、融入城市生活。
【主持人蒋博】活动很丰富,但是对于广大百姓们而言,能够通过哪些渠道参与进来呢?
【杨劲】从市级层面来说,每月初都会集中发布覆盖全市的重点文化活动菜单。作为市文联,目前拥有宁波文艺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除周日外,每天都有推送文艺活动信息或预告,包括文艺作品赏析等内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获取第一手文艺资讯。此外,我们在本地主流媒体持续打造春风计划“文联沙龙”专栏,以优质的网络文艺服务,提高大众文艺鉴赏水平。“文艺惠民”对我们而言,就是与广大群众开启一场文艺的双向奔赴,让文艺像春风一样,吹遍宁波的每一个角落。
【主持人蒋博】这么多丰富的文艺惠民活动,相信可以让我们甬城百姓真切感受到“文艺就在身边”。那么在文艺惠民的过程中,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有没有什么生动的故事可以与大家分享呢?
【张红坤】主持人,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宁波市文艺志愿者协会自2013年10月成立,至今已经有12年了。12年间,我们的足迹遍布宁波大市的海岛、部队、农村文化礼堂、学校、企业、工地、山区、码头、广场和敬老院。作为这支文艺志愿“轻骑兵”中的一员,就我个人而言,已经参加了市文联“送欢乐下基层”“送文化进礼堂”“春蕾计划”“文艺大咖面对面”等文艺服务累计200余场次,文艺志愿服务时间达到了500多小时。
每年,我们的文艺志愿者都会来到敬老院,不仅开展慰问演出,还会陪老人家聊聊天,同时与他们分享一些外界的新资讯。作为参与其中的成员,我也和这些老人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老人们都亲切地称我为“快板小子”,只要我来到敬老院,他们就开心地说“我们的快板小子又来了”。其实,很多老人都把文艺志愿者看作亲人,敞开心扉尽诉心中情。只要志愿者一来,他们就会像小孩儿一样开心。
【主持人蒋博】这种双向的情感连接特别动人,在您的志愿服务经历中,有没有哪个具体故事让您印象尤为深刻?
【张红坤】有位刘婆婆,最喜欢听我唱快板书《孟宗哭笋》,每次演出,除了表演既定的节目外,我还要单独为她唱一段《孟宗哭笋》,我在上面唱,她在下面喝彩。有一次,演出完后她悄悄地拉着我的手半开玩笑地问道:“小张,如果我死了,你来送我好吗?”我愣了一下,坚定地说了句:“好!”那一刻,她流着眼泪颤抖着双手连说“嗯、嗯”,脸上也慢慢露出了宽慰的笑容。那一刻,我觉得作为一名文艺志愿者,能通过文艺和陪伴的形式,满足老人们的情感需求,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
还有一次,我们到北仑区霞浦街道的文化礼堂慰问演出。那天我要表演快板《看升旗》,这个节目有6分多钟,非常吃功夫。但是不巧,那天我牙疼得要命,半边脸都肿起来了,上牙碰不得下牙,难受不说,关键是咬字发音成了问题。当时,为了不影响演出效果,上台前我到旁边的小店买了一包盐,用盐疙瘩按在疼痛处,让它麻木失去知觉。演出时,为了把每个字音清清楚楚地送进观众的耳朵,我使劲儿咬每个字,当牙齿咬破肿起来的牙龈时,血水只能往肚里咽。直到演出结束,听到观众朋友的阵阵掌声,我才觉得,一切都值了!
【主持人蒋博】这次带伤坚持演出的经历让人感动,那之后有没有观众因为这场表演与您产生特别的互动呢?
【张红坤】看完我的表演后,还有人到后台找我,想让我用快板书的形式为他们创作一个节目,来宣扬革命先辈张人亚的英雄事迹。张人亚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参观一大会址时,问到的那位舍身护党章的人。了解情况后,我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创作出了快板书《赤胆忠心——张人亚》,演出效果火爆,反响热烈,受到了当地群众以及张人亚后人的一致认可和点赞。窥一斑而知全貌,像我这样的文艺志愿者还有很多很多。
【主持人蒋博】听了您的讲述,我们真切感受到,文艺志愿者们付出了很多,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相信像这样动人的故事也还有很多。听说您同时还是市文联选派的市级文化特派员,咱们这块工作干的也是文艺惠民的事对吗?
【张红坤】对,准确地说这块工作干的是文化赋能乡村的事,最终目的也是惠民。去年夏天,我带着“做好文化特派员,赋能乡村发展”的使命,来到北仑春晓街道三山村。三山村自然风光优美,交通条件便利。经过调研,我发现,春晓三山村“双狮土豆”很有名气,销路也不错。但这样一个村民心中的“金豆豆”,却缺少一个生动鲜活的人格化IP。我就想“全国各地品种优良的土豆那么多,怎样才能让三山村的‘双狮土豆’品牌更加深入人心?”于是,我从三方面入手,为三山村打造特色土豆IP。一是设计有辨识度的IP形象——一大一小两个圆滚滚的“双狮土豆”卡通形象,并同步开展品牌文创产品设计,延伸特色IP价值;
二是拓展销售渠道,例如在直播间推销土豆;三是为三山村土豆季活动量身创作《Hi,土豆》快板节目,将“土豆”形象与三山村文化、农业特色紧密结合,带动村庄文旅产业发展。
现在的三山村,春天游人如织拍照打卡,夏天亲子休闲研学写生,秋天艺术创作体验丰收,冬天民宿里守着炉火谈笑风生。村民们的收入也在产业升级中提升,真正享受到了文化艺术赋能乡村的实惠。
互动零距离
【听众来电】主持人好!各位文联的老师好!我现在已经退休了,平时在家也没什么事,就想发展发展文艺爱好。刚刚听到你们在说有“社区来了文艺家”的项目,文艺家会来当辅导员,这个蛮好。我想问一下,具体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参加你们这个项目?
【杨劲】这位听众您好。“社区来了文艺家”项目是以各社区(乡村)的文艺团队培训为主,团队一般要求属于文学、戏剧、美术、书法、摄影、音乐、舞蹈、曲艺、民间文艺、杂技(魔术)等文艺门类,单支团队规模不少于15人。今年已经有150个社区和乡村参与了这个项目。您可以联系所在村社,问问是否参与了我们这个项目。如果您所在地有参与,可以直接在村社报名参加相关培训。如果所在村社暂时没有参与这个项目,可以请相关工作人员与当地的区(县、市)文联联系。等到明年,经属地文联推荐,就有希望加入宁波文联的“社区来了文艺家”项目。
【网友互动】主持人好!我通过网络了解到,宁波美术馆的馆藏资源非常丰富。之前我去现场看了你们馆藏的莫奈真迹,大饱眼福。我很期待能亲眼看到更多宁波美术馆馆藏的艺术精品。请问今年美术馆在这方面有什么规划吗?
【张维萍】藏品是美术馆的立馆之本。宁波美术馆经过20年的积累,目前收藏有5900多件(套)作品,包括莫奈、塞尚、李可染、潘天寿、黄永玉、靳尚谊、全山石等众多国内外艺术大师的作品,并逐步形成了以宁波籍艺术家作品为基础、中国现当代艺术名家作品为重点、当代艺术作品为特色的收藏体系。
【主持人蒋博】丰富的馆藏为市民提供了优质文化资源,今年除了常设陈列,美术馆在馆藏精品的活化展示上有哪些创新举措?
【张维萍】只有通过有计划地向公众展示,藏品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宁波籍艺术家作品是我们收藏体系的重要基础。自开馆以来,我们先后设立了陈秋草、蒋铁峰、顾生岳等十余位宁波籍名家的个人艺术陈列厅,通过中长期陈列的方式,向市民集中展示他们的作品。
关于今年的馆藏展示计划,一个就是刚才那位网友提到的,春节期间,我们依托馆藏资源,聚焦印象派及后印象主义的相关研究,推出了“光影悦动——宁波美术馆藏经典油画陈列”。馆藏莫奈作品《退潮时的马》《冬天的吉维尼入口》首次公开展出,沙耆、贺慕群、金一德、陈钧德、胡振宇等国内外名家作品联展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春节假期共接待观众近4万人次,还创下了我馆单日接待量的历史新高。
【主持人蒋博】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美术馆在红色主题展览方面有哪些特别策划?
【张维萍】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此,我们还特别策划了“浩气长存——红色印记主题藏品展”,通过展出全山石、韩和平等艺术家的馆藏精品,多角度再现伟大历史,讴歌中国人民的英勇牺牲和国际主义精神,缅怀为民族独立和人类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先烈与英模。
另外,我们在深挖馆藏资源基础上推出的“湖山远旅——中国山水图像的现代演绎”展览,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提名项目。
【听众来电】主持人好,各位文联的老师好!我对成为一名文艺志愿者非常感兴趣,要如何才能加入你们的队伍,为基层服务呢?
【张红坤】这位听众您好。首先,您要符合我们的报名条件,如具备一定的艺术特长,如音乐、戏剧、舞蹈、曲艺等,或相关文艺工作经验。其次,您的年龄在18到60周岁之间,身体健康。第三是热爱公益事业,能遵守志愿服务规范,接受灵活的活动时间安排。如果您满足以上条件,可以联系我们宁波文艺志愿者协会报名,提交个人简历及表演视频、案例等作品佐证材料。在宁波市文联的官方网站上,有我们的联系电话。
未来新征程
【主持人蒋博】非常感谢各位嘉宾今天的精彩分享,这近一个小时里,我们听到了文联为“加强高品质文艺供给,建设高水平文化强市”所做的许多工作以及背后的生动故事,真切感受到了文联作为“文艺工作者温馨家园”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的价值,也对宁波文艺的未来充满期待。节目快要结束了,杨主席,想问问您,站在“十四五”收官、谋划“十五五”的关键节点,宁波市文联对未来的工作有怎样的愿景,接下来又有哪些具体的规划和目标呢?
【杨劲】面向新征程,市文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推动文艺文联工作迈上新台阶。重点包括:一是优化扶持机制。系统构建文艺创作重点项目库,力争打造一批具有宁波辨识度的原创文艺精品力作。实施领军人才孵化工程,培养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文艺人才。二是拓展文艺服务。重点抓好重大革命历史主题、新时代发展成就主题、宁波地域文化三大类主题活动的策划与展示。以基层需求为牵引,广泛开展“文艺润村”“社区来了文艺家”等项目,打造一批特色化、精准化的文艺直达基层工作品牌。三是强化服务管理。推进协会活动品牌化建设,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发展,促进对外文艺交流,推进“文艺两新”工作集约化发展和文艺界行风提升,为我市加快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贡献文艺力量。
【主持人蒋博】好的,感谢杨书记的介绍!也感谢各位嘉宾做客今天的节目。如果您还有其他关于文艺方面的问题,欢迎随时关注【宁波阳光热线】微信公众号、视频号,下期节目,上线的单位是宁波市商务局,每周一早八点锁定《阳光热线》,让我们一起为效能先锋点赞,为宁波高质量发展助力!感谢收听,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