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联要闻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联动态 > 文联要闻

关注!《文联工作通讯》刊登宁波市文联“以艺弘德”做法

信息来源: 市文联 发布时间: 2025-10-29

近日,由中国文联主办的《文联工作通讯》2025年第9期“行风建设”栏目刊登了宁波市文联全面推进“以艺弘德”工程做法。

浙江省宁波市文联:深耕“以艺弘德”工程 厚筑行风道德根基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田华等8位电影艺术家的回信中强调,希望艺术家们“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带动广大电影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努力创作更多讴歌时代精神、抒发人民心声的精品佳作,为繁荣发展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这一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文艺工作吹响号角、指明方向。宁波市文联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刻把握“崇德尚艺”核心要义,将“德为艺之本、艺为德之彰”理念融入工作全局,以“全域统筹、系统推进”为路径,全面深化“以艺弘德”工程。

强化宣传引领,夯实思想道德根基

宁波市文艺界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暨“以艺弘德”巡回宣讲首场活动在海曙区启动。

今年7月,由宁波市文联主办的宁波市文艺界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培训暨“以艺弘德”巡回宣讲首场活动在海曙区启动。活动通过“思想引领+榜样示范+全域轮训”三位一体模式,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行业生态。宁波市文联提出,新时代职业道德建设需做到“三个适应”:适应文化建设新要求、适应文艺发展新需要、适应文联改革新形势。部署“立根铸魂、创新实践、砥砺深耕”三大行动方向,强调立足“德之基、民之本、艺之境”谱写文艺新篇。

浙江省文联“崇德尚艺”全省巡回宣讲活动在宁波启动。

近百名文艺工作者齐聚现场,新成立的“宁波市文艺家宣讲团”首次亮相。市摄影家协会主席戚颢以《平凡的见证》回顾扎根宁波大地的创作历程,通过《70年70人》《行进中国》等作品诠释“以镜为眼,记录人间至善”的职业道德坚守;市杂技家协会主席董亮以《拥抱这个时代背后的神奇力量》串联文艺志愿服务、边疆支援等经历,彰显魔术“既攀高峰亦惠民生”的双重使命。两位艺术家的分享,引发深刻共鸣。

宁波市文艺界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暨“以艺弘德”巡回宣讲走进鄞州。

此次活动标志着宁波市为期五年的“以艺弘德”巡回宣讲全面展开,行风道德建设系统性工程同步深化。

强化制度引领,稳固行风建设堤坝

一是党建领航,健全组织体系。2020年宁波市文联联合市委组织部出台《关于加强文艺家协会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全省率先成立文艺家协会党委,把党支部建到各个协会,共建立文艺家协会党委11个,文艺家协会功能性党支部120个,实现市、区(县、市)两级文艺家协会党组织全覆盖。2025年7月,根据市委组织部、社工部的意见精神,市文联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三个社会组织联合党支部,通过延伸党的组织,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家协会的领导,探索更好地推进协会有效治理和行风建设。并依托“我的电影党课”“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甬艺·清风”、烽火“艺甬军”等百余场主题活动,推动党建与行风建设深度融合。

二是制度固本,构建规范机制。聚焦“治乱象、扬清风”打出制度“组合拳”。一方面健全组织机构,2022年成立宁波市文联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2024年推动13个协会全部成立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另一方面,强化制度约束,修订《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章程》,出台《宁波市文艺家协会联系服务会员工作制度》等系列规定,明确会员社会职责与行为边界。同时,在评奖评优中实行“违法失德一票否决”,建立会员准入退出机制,坚决清退劣迹人员。

三是“两新”破题,凝聚新兴力量。面对全市3.9万余个新文艺组织、12万新文艺群体(含“象漂”、网红直播等新兴力量)行风建设难题,创新管理机制。成立联盟组织。市文联紧紧围绕“做人的工作”这一核心职能,以更开放、更灵活的方式团结引导新形势下不断繁荣发展的“文艺两新”,指导新文艺组织和机构按照“自愿自治自律”原则,以“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提升服务、共建共享”为宗旨,组建全国副省级城市首家“文艺两新”联盟,联盟为创新型开放式联谊组织,下设社会艺术机构联盟、艺术培训机构联盟、影视产业机构联盟3个子联盟,成员单位近300家。“公约”引领有纪律。“文艺两新”联盟以《宁波“文艺两新”联盟公约》的形式实现“软性合规”,进一步强化价值导向,推动文艺事业健康发展。经费扶持有保障。每年安排120万经费,实施社会艺术机构“春晖”计划,引导社会艺术机构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措施有倾斜。将优秀“两新”人才纳入文艺之星评选、领导班子成员结对、省“新峰”“新荷”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等各类人才培养平台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其成长铺路搭桥。

强化监管保障,净化文艺行业生态

一是筑牢法治屏障。自2019年起设立文艺维权中心,构建“普法—维权—监督”闭环。一方面在“宁波文艺”公众号开设“甬艺·维权”专栏,推送文艺界维权典型案例和“律师支招”专题视频,同时举办法治主题讲座、权保座谈会及文艺维权专题辅导,通过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提升文艺工作者用法律武器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组织协会创作法治主题漫画、剪纸、书法、戏曲等文艺作品,通过文艺志愿服务和“五进”活动进行展演。其中,4件选送作品分获首届宁波市法治文艺作品评选活动“十佳作品”和“优秀作品”,宁波市文联同时获评优秀组织奖。

二是凝聚监督合力。建立内部管理与外部监督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双规机制。加大监管力度,将德艺双馨老艺术家、宣传文化部门、媒体人等各界代表45人吸纳至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实现多部门联动监督。加大打击力度,对违法失德行为实施联合惩戒,通过限制评奖参展、取消政策扶持、行业通报批评等方式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慑。加大监测力度,畅通社会举报渠道,动态监测文艺市场舆情信息,及时处置苗头性问题。

三是数字赋能治理。建立文艺家协会会员信息管理系统,动态记录会员的从业经历、获奖情况、社会评价等信息,为行风评价、评优评先、问题监测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利用数字化平台开展线上研讨、作品展示,促进健康交流。

强化长效建设,厚植德艺融合沃土

一是打造“以艺弘德”宣讲品牌。以巡回宣讲为支点,全面推进五年计划。全域覆盖,组建由各艺术门类领军人物组成的“宁波市文艺家宣讲团”,计划五年内实现10个区(县、市)全覆盖宣讲超百场,重点面向“文艺两新”群体和党外文艺工作者。下一步还将把新增会员的培训纳入市文联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重要内容,开展“入会第一课”教育培训活动,进一步强化新会员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和行风建设。形式创新,将传统报告模式升级为“讲、演、展、论”多元融合的宣讲方式:如音协王蕾《百年歌声中的党史》用音乐阐述党的历史,杂协董亮结合魔术表演诠释艺术为民理念,曲协张红坤以快板曲艺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利用“宁波文艺”等平台将宣讲影响力从线下延伸至线上,从宣讲会场辐射至全社会。推广典型,持续关注并推广如“菜场作家”等扎根生活的鲜活榜样,通过央视《翰墨戏韵》(已宣传58位宁波名家)、省电视台(2024年宣传6位艺术乡建带头人和青年文艺之星代表)等高端平台,以及本地媒体矩阵,讲好宁波文艺家“德艺双馨”故事,激发全行业见贤思齐。

宁波市杂协主席董亮结合魔术表演宣讲《拥抱这个时代背后的神奇力量》。

二是构建文艺惠民服务矩阵。将文艺服务与行风建设深度融合。深化“春晖计划”,引导社会艺术机构(特别是“文艺两新”组织)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拓展“春风计划”,激发艺术“活性”,以廉洁文化主题创作等形式,将道德教化融入艺术审美,产生持久社会影响;推进“春蕾”“春竹”,引导青年文艺人才反哺社会,扶持优秀社团扎根基层,以“文艺村长”、文化特派员等方式点燃基层“文艺星火”。

宁波市音协副主席王蕾秉持“党建+艺术”的理念,用音乐阐述《百年歌声中的党史》。

三是深耕本土公益品牌。持续打造并深化“文艺润村”“艺术乡建”“甬艺·清风”“大咖面对面”等公益实践品牌,形成一批具有宁波辨识度的行风建设载体。引导文艺工作者在服务民生中锤炼为民担当,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实现艺术实践与行风建设互促共进。

下一步,宁波市文联将持续发力,紧扣“做人的工作”核心职责,充分发挥两个优势,将“以艺弘德”工程深植于政治引领的土壤、制度创新的根系、法治监管的枝干与品牌涵养的叶脉中,以扎实的职业道德建设滋养创作,以清朗的行风正气涵育队伍,锻造出信仰坚定、情怀深厚、担当作为的“文艺甬军”,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